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规范解读 > 水暖机电水暖机电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

2020-04-13 水暖机电 8人已围观

简介《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标准的目录在分页第一页

5、高压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接地

5.1 高压架空线路的接地

5 高压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接地

5.1 高压架空线路的接地

5.1.1 6kV及以上无地线线路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金属杆塔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2 除多雷区外,沥青路面上的架空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塔和金属杆塔,以及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3 有地线的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超过表5.1. 3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4 66kV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的地线支架、导线横担与绝缘子固定部分或瓷横担固定部分之间,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与接地引下线相连。主杆非预应力钢筋上下已用绑扎或焊接连成电气通路时,可兼作接地引下线。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时,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5 高压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可采用下列型式:

1 在土壤电阻率ρ≤100Ω•m的潮湿地区,可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自然接地。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进线段,应另设雷电保护接地装置。在居民区,当自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可不设人工接地装置。

2 在土壤电阻率100Ω•m<ρ≤300Ω•m的地区,除应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外,并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

3 在土壤电阻率300Ω•m<ρ≤2000Ω•m的地区,可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5m。

4 在土壤电阻率ρ>2000Ω•m的地区,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以下时,可采用6根~8根总长度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极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极。放射形接地极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3m。接地电阻可不受限制。

5 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

6 放射形接地极每根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5.1.5的规定:

7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且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的1.5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可部分采用引外接地或其他措施。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6 计算雷电保护接地装置所采用的土壤电阻率时,应取雷季中最大值,并应按下式计算:

ρ=ρ0φ (5.1.6)

式中:ρ——土壤电阻率,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可参考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取值(Ω•m);

ρ0——雷季中无雨水时所测得的土壤电阻率(Ω•m);

φ——土壤干燥时的季节系数,应按表5.1.6的规定取值。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7 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i=αR (5.1.7)

式中:Ri——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

R——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Ω);

α——单独接地极或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取值。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8 当接地装置由较多水平接地极或垂直接地极组成时,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应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5m。

由n根等长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i=(Rhi/n)×(1/ηi) (5.1.8)

式中:Rhi——每根水平放射形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

ηi——计及各接地极间相互影响的冲击利用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选取。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1.9 由水平接地极连接的n根垂直接地极组成的接地装置,其冲击接地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vi——每根垂直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

R′hi——水平接地极的冲击接地电阻(Ω)。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2 6kV~220kV电缆线路的接地

5.2 6kV~220kV电缆线路的接地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5.2.1 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层,应按下列规定接地:

1 三芯电缆应在线路两终端直接接地。线路中有中间接头时,接头处也应直接接地。

2 单芯电缆在线路上应至少有一点直接接地,且任一非接地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上的正常感应电压,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1)在正常满负载情况下,未采取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50V。

2)在正常满负荷情况下,采取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的安全措施时,100V。

3 长距离单芯水底电缆线路应在两岸的接头处直接接地。

5.2.2 交流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接地方式,应按图5.2.2所示部位接地和设置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路不长,且能满足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时,可采用线路一端直接接地方式。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对临近弱电线路有干扰时,还应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一根回流线,回流线的选择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回流线的截面选择应按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验算其稳定性。

2)回路线的排列布置方式,应使电缆正常工作时在回流线上产生的损耗最小。

2 线路稍长,一端接地不能满足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且无法分成3段组成交叉互联时,可采用线路中间一点接地方式,并应按本规范第5.2.2条第1款的规定加设回流线。

3 线路较长,中间一点接地方式不能满足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时,宜使用绝缘接头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绝缘屏蔽均匀分割成3段或3的倍数段,并应按图5.2.2所示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

5.2.3 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电压限制器与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连接线应最短,3m之内可采用单芯塑料绝缘线,3m以上宜采用同轴电缆。

2 连接线的绝缘水平不得小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

(a)一端接地方式 

(b)线路中间一点接地方式

(c)交叉互联接地方式

(d)两端直接接地方式

图5.2.2 采用金属屏蔽层电压限制器时的接地方式

1—电缆终端头;2—金属屏蔽层电压限制器;3—直接接地;4—中间接头;5—绝缘接头

3 连接线截面应满足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要求。

点赞()

文章评论